中風的康復
——銅陵市中醫醫院康復科
一 腦中風的現狀
腦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國腦中風發病的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中青年腦中風發病率超五成,小于65歲的患者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近年來,隨著腦中風治療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致殘率卻非常高,是我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殘原因。我國現有700多萬腦中風病人中,約有3/4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二 腦中風康復的現狀
腦中風致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康復指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腦中風1年后的患者中,得到過早期康復訓練者僅占60%,從未采取過任何康復措施的卻高達42.4%。預防殘疾的關鍵是早期康復介入,早期積極、正確的康復治療,將使80%的患者的功能明顯改善,可獨立活動、日常生活活動自理或基本自理,只有10%~20%的患者留有嚴重或中度殘疾。當然及時的藥物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認為,中風病人住進醫院,吃上藥、輸上液就萬事大吉了。正是這種錯誤認識,導致了許多病人不能恢復到最好狀態,影響日后的生活質量。
三 腦中風的康復
腦中風病人的康復訓練開展的越早,功能恢復的越好,足下垂、肩關節半脫位等合并癥也越少。腦中風病人?捎兄w癱瘓,語言、認知等一系列障礙,如果不進行或不及時的進行康復治療,極易留下終身殘疾。因此對腦中風患者的堅持藥物治療是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療任務的一半,更艱巨的任務是通過早期和持續的康復訓練,使病人盡可能地恢復正常的功能,F代康復理論認為,急性期腦中風病人的臨床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應同步進行,不能將兩者截然分開?祻椭委煹臅r間窗應在發病1~2周內開始,80%的病人從腦中風開始康復治療,6周內即可達到最好的效果。
早期康復是最簡單有效也最易被忽視的治療措施,早期康復對預防并發癥、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別是早期床旁的康復如患肢保護、被動活動、鼓勵患者盡早活動,抬高下肢,盡量避免患肢靜脈輸液,尤其是癱瘓側下肢,病情平穩的患者應系統有序的行康復訓練:如站立平衡訓練、轉移訓練、步行能力訓練及自行進食、入廁、洗澡、整容、洗漱等能力的訓練,對改善功能、回歸家庭及社會有重要意義。
1、急性期:通常指發病后的2~4周內,相當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康復措施包括:
⑴ 床上正確體位的擺放(良肢位擺放):在床上肢體宜置于抗痙攣體位。腦卒中患者應以側臥位為主,在側臥位中患側臥位時可以增加患側感覺輸入,牽拉整個偏癱側肢體,有助于防治痙攣;紓扰P位是所有臥姿中最重要的體位。仰臥位盡量少用,枕頭不宜過高。應避免半臥位。



⑵ 被動活動偏癱側肢體關節:利于防治關節攣縮和變形,應多做一些抗痙攣模式的活動,避免動作粗暴、用力過猛。
⑶ 床上活動:目的是使患者能達到獨立完成臥→坐轉移;顒觾热莅á貰obath握手自助被動運動;②翻身訓練;③橋式運動等。
⑷ 定時翻身:每2小時一次,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開始以被動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動作要領后,由其主動完成。
⑸ 物理因子治療:如功能性電刺激、肌電生物反饋和局部氣壓治療等可使偏癱肢體肌肉通過被動引發的收縮與放松逐步改善其張力。
⑹ 傳統療法:針刺、推拿,動作應柔緩、規律。
2、恢復期:一般為6個月,發病后1~3個月是康復治療和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恢復期的康復訓練包括:
⑴ 腦卒中康復促進技術:常使用神經發育療法,如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Rood技術、PNF技術等。
⑵ 床上活動:牽伸患者的軀干肌、髖控制能力的訓練、仰臥及俯臥位屈膝運動、起立床訓練。
⑶ 翻身和起坐訓練。
⑷ 平衡訓練:坐位平衡、站立平衡的訓練。
⑸ 坐→站訓練。
⑹ 步行訓練。
⑺ ADL訓練:包括床椅轉移、穿衣、進食、上廁所、洗澡等,通過作業治療,使患者盡可能實現生活自理。
⑻ 作業治療。
⑼ 言語治療。
⑽ 認知功能訓練。
⑾ 心理治療。
⑿ 輔助器具的使用等。
⒀ 其他康復治療:物理治療、中國傳統的康復治療(推拿、針刺、中藥等)等。

在整個康復治療過程中患者和家屬的主動參與,以及與康復醫師的密切配合,是康復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
★ 康復訓練切忌盲目:
⑴ 一味長期臥床靜養,導致肌肉和神經的繼發改變如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等,給康復帶來困難。這在康復醫學上稱為“廢用綜合征”。
⑵ 提倡早期康復訓練,并非隨意亂練,必須在康復專業人員指導下科學地訓練,否則將引起“誤用綜合征”。
⑶ 過度勞累及過度使用,即“過用綜合征”。